摘 要:本文着重探讨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是从整体着眼,发展创造性思维;二是发展“非智力因素”;三是在家庭作业的布置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四是多让学生作章节小结、错误辨析,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种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摆在了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如何在知识经济来临之际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教育战线的当务之急。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呢?
一、从整体着眼,发展创造性思维
1、学贵有疑,引导质疑问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能唤起学生注意,启迪学生思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则是艺术中的艺术。成功的课堂提问应有分明的层次性,有一定的启发性,有较大的思维容量,这样的提问才有价值。除此之外,提问还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如:可在文章的重点处、关键处、难点处、创设某种情景处、体现中心思想处、学生最感兴趣处进行提问。特别是要把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作大作强。
2、鼓励求异思维
方法是人们解决问题的门路、程序。开展创新思维不仅需要学生本身具有丰富的知识、高涨的热情、坚忍不拔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
(1)发散思维。就是一个问题沿着不同的方向,角度来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多种方法,最后在组织已有的信息。进而得出大量新颖、独特的观点。教学《买火柴的小女孩》,结尾是这样的:“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由此,教师提问:“小女孩得到幸福了吗?为什么?”学生回答。生A:她没有得到幸福,因为她冻死了。生B:她得到了幸福,因为她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生C:小女孩死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也就不存在幸福。生D:她死之前,在幻觉中得到了火炉、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可爱的奶奶。这幻觉使她得到一种满足,这也可以说是得到了幸福。这时,教师对学生说:“要抓住中心,抓住关键,那么小女孩到底得到幸福了吗?”最后的回答是:没有得到幸福。因为小女孩死前得到的幸福是幻想的,而实际结果是她冻死在墙角里。通过小女孩死后才没有了寒冷、饥饿、痛苦,说明穷人要解除痛苦,只有死路一条。这就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逆向思维。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去认识问题、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达到发现新事物、创造新事物的方法。
(3)创造性想象。创造离不开想象,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创造性想象具有新颖、超前、奇特、独创、夸大的特点。因此我们应该充分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开拓他们的创新能力。如自由谴词造句、创造性地独立编述故事,也是启发创造想象的较高要求。学习没有框框,可以任意想象创造。如:在说话课上,让学生自由选择几样自己精心折叠的作品进行创造想象,编成故事说给大家听等。
二、发展“非智力因素”
1、激发情绪,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
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和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昂亢奋的情绪、生动活泼的氛围,将使学生精神振奋,创造的激情呼之欲出。不好的情绪,沉闷的气氛则会束缚儿童的手脚,不利于创造活动的开展。教师要以创造者的身份进入到设置的课堂情境之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每一个学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创造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自己去创造成就的勇气和信心”。教学中。注意鼓励、启发中下学生大胆发表意见,说错不批评、不讽刺。教生字时,学生由此及彼,充分发挥创新能力,畅所欲言。如:“告”,一口咬掉牛尾巴;“雪”,大雨下在山上;“处”,半个多腿被拉长,一竖站在它腿上。
2、创设情境,诱发创造的意念、兴趣
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他们的创造能力才能得以发挥。所以,点燃学生心中探求知识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创造的兴趣应从实际出发,因文而导。“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发展,对学生的学习品质、创造品质的良好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在家庭作业的布置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的小学生从一开始写日记,对一天中枯燥单调的做家务、洗衣服、洗锅涮碗等以记帐形式写过数遍,一点没有新意。有的则胡编滥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要求让学生定时收看节目,如《实话实说》《今日说法》等栏目,在他们学到语文课本以外的知识的同时,提高了法律意识,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做到了写日记有话可写。
四、多让学生作章节小结、错误辨析,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的创新能力,还体现在自我获得知识,拓展知识,加深知识等方面,因此在学习过一篇内容或一个单元后,要求学生作本篇或本单元的书面总结。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建立一本难题、错题集,教师定期检查,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开展讨论,这样,就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错误,剖析错误,诱导学生参与讨论或争辩,使其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种形式,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主渠道,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军.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26)
[2]苟喜钱.浅谈如何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