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镇韩家铺小学 廖振华
综合研究证明:“儿童从出生到 6 岁左右才能基本掌握母语。 如果要形成运用母语的熟练技能,至少要用 10 年左右的时间。 ”小学阶段是口语交际能力提升和发展的关键时刻, 因此,小学语文无疑承载了培养儿童口语交际能力的重任。 接下来,我就谈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谈些想法和做法。
一、口语交际过程中值得留意的地方
口语交际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双边关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表达训练形式较为单一,常常是较随意的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而且是随意抽几名学生或总是叫举手的学生说说答案,其他学生都成了听众或看众。 这种单一的训练方式,使绝大多数学生失去了在课堂上进行口语交际和表达训练的机会。 要使学生用自然流畅的口头语言与他人进行轻松愉快的交往, 教师应当在课堂上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口头表达的情境, 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设计中主动的交流、表达,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学会与人交流的方法。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参与式小组讨论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分组互相交流, 增加小组学生说的机会, 逐渐培养其表达的欲望。 口语交际教学中,还需认真考虑一些教学细节:如应该让学生走上讲台,面向真实的交际对象———全班学生,并引导他们练习相应的交际策略,响亮的声音,适当的目光交流……口语交际评价取向不能只满足于“说得好,还要考虑到在具体的语境中语言是否得体,行为是否得体等等。
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做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每天开展5分钟讲述活动,让学生轮流当众发言,并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教师提前排好顺序,让学生有充足的准备时间。老师还可以和有困难的孩子一起准备, 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明显提升,口语课的效果也好多了。
对于低年级的同学,可以通过表演来创设情境。 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的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学生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们不妨让他们充当故事中的主人公,创设故事情境,这样做往往更能诱发他们的自信心创造力。 如在教《狼和小羊》
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分别戴头饰表演故事情节。 这样创设情境,步步引入,紧紧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如临其境,观察、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很多老师认为只有阅读课才能训练口语,识字课怎么办呢? 看一年级识字的插图,飞行的小燕子,秋天的骏马……这些图画形神兼备,还很有动感。 常能吸引起学生的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
三、口语训练要有层次性,因人而异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我们班有一个半自闭的孩子,他多半时间活在自己无声的世界里。 有一次我发现只要是音乐老师上课他就兴奋, 只要音乐响起他就很投入地一边表演一边唱歌。 我就利用课间的时间和他赛儿歌, 只要我开口他总是接,其他孩子在旁边给他鼓掌,他表现的更积极踊跃,我认为只要他开口讲话我的口语训练就成功了一半。 还有一个孩子说话结巴,其他的孩子只要一发言他就只有听的份了,我就私下里找他。 他结结巴巴地说:“我表达不出来! ”这是一个没有母亲的孩子,我告诉他老师能让你变的能说会道。 他睁大了眼睛,在后来的一段时间内我把第二天要说的内容偷偷告诉他, 他就在家里先写好几句背下来,第二天我让他说,他就背下来,其他学生看到说活结巴的同学有进步都热情地鼓掌, 半年后说话结巴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 针对不同的孩子我们要给予关心,让他在适应自己的沃土中茁壮成长,有一位教育家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他们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绚丽多彩,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作为老师我们要细心呵护他们! ”
口语交际也要与时俱进, 在交际过程中也可运用一些网络流行词语和当前一些新词,可以使孩子“嗨”起来了,但教师要及时引导。 能言善辩的口语表达能力,会为自己带来很好的收益。 但孩子的个性差异很大,教师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相信:只要孩子表达真诚到位,具有个性化,再配以相适的肢体语言,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