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化县上渡街道明德学校 袁 群
在新课改的不断促进下,初中语文课堂也进行了全面改革。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中,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成了重中之重。学生只有提高了自学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才更加有利于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才能够增强语文教学成果。在初中语文课堂当中,笔者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一、初中语文目前的教学现状
1、传统教学方式枯燥单一
为了能够让学生通过中考,拿到高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都会针对中考提出一些考试的大纲,而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大多都只会按照考试大纲去进行教学,包括一些考试试题的具体题型都会在大纲给出,所以老师在讲课时,会把答题模板也告知学生,让学生背下来。这种方法虽然确实会让学生拿到高分,但是学生却失去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同时也十分枯燥。很多老师在讲课时,只注重了这篇课文会怎么去出题,文章的思想感情套路模板是什么,等等。这样的方法对教学有一定作用,但是老师却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点,没有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这种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变得公式化,只知道套模板,而不去自己思考。而且在学习中,如果老师还让学生自己去读文章而不进行指导的话,学生就会十分慌张,无法进行学习。
2、师生互动较少
目前,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关系十分淡薄,课堂教学没有互动,教师都是单方面为了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教学,不关心学生的心理变化,忽视了学生在上课期间产生的各种情绪。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现象,十分不利于课堂的互动,那就是学生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所以老师在课堂上提问也越来越少。究其原因,是受到了传统教育的影响,认为教师说的都是对的。而且有教师甚至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答出正确的答案,如果有的学生答错了或是答得不完整,就会对该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大大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导致学生心态发生改变,在上课时面对问题即使想回答也不敢提问,害怕答得不完整被教師批评,从而导致师生之间关系淡薄,互动越来越少,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得不到提升。
二、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的打造措施
1、选择多样的教学工具进行教学
在社会科技发展快速的今日,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应用到了很多领域,教师可以将计算机技术引入课堂,与课本知识进行结合,创造一种开放的教学环境。初中语文的内容中有很多课文都是带有相关背景的文章,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网络技术放一些关于这些背景的视频,或者是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放一些应景的音乐,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会感到十分轻松,更能吸引他们参与课堂学习。而且,老师在教学中还应该让学生多进行讨论,这样大家就能积极参与进来,自主思考,在思考中全面发展。
2、在教学中展开情感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多多进行观察,由于初中的学生都进入了青春期,渴望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有一定的荣誉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来实施教学,体现出情感教育与知识教育的结合。比如,教师可以针对课文开展表演活动,让同学们按照课文的内容进行表演,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强了课堂的互动,让学生对初中语文更加感兴趣。
3、建立师生关系,打造趣味课堂
初中生虽然与小学相比拥有了一定的自控力,学会了在上课的时候专心听讲,但是初中生对一切的新鲜事物都有着极大的兴趣,因此在这个时候他们更容易被手机上的内容吸引,所以在初中课堂上玩手机是影响课堂高效性的一个主要因素。对此教师要不断改善自己的课堂模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引用最近流行的新闻或者明星效应作为切入点,而后结合课本实际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4、培养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很多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的认知十分浅薄,认为语文不过就是读书、写字。而这些技能早在他们上小学时便已经掌握了,所以很多学生从心理上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初中语文老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带领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并且让学生明白,语文并不是简单的读书、写字。
5、分析重点知识,实现精讲精练
初中语文知识是小学语文知识的升华,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大量晦涩难懂的古诗词,很多学生并没有改进自己的学习办法,依旧沿用小学时学习语文的方式去探知初中语文知识。面对这种现象,初中语文老师一定要改进教学模式,抓准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完成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在初中讲解文章的时候,教师要抓准文章的主旨意思,并且针对那些难以理解的自然段进行深入浅出地解读。通过各种新颖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在初中階段,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表示学生的阅读量也要相应增加。很多学生在初中时语文成绩急剧下降,导致这种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的阅读理解力跟不上,写作能力也无法提高。如果说小学注重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读书,如何写字,那么初中的教学目标已经转化成了教会学生如何写作。小学生的作文大多是口语化的表述,而初中已经要求学生采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正叙、倒叙、插叙的写作手法,或是引用成语、诗词、近义词、反义词等,这些都是语文课堂中基础的教学部分。在一些议论文中还可以引用人物生平故事,或者名人名言等。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受到应试教育和一些传统思想的压力,教师的教学主要都是知识型教学,对于其他教学活动的开展十分少。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致力于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