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澧县黄桥小学 柳国庆
摘 要: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体育课是所有学科中与学生身体生长发育最为密切的一个学科,教师组织教学应注重尊重学生、因材施教、科学指导。
关键词:小学体育 组织教学 基本策略
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
一、以新课程理念为组织导向
体育课是所有学科中与学生身体生长发育最为密切的一个学科,因此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理应成为体育教学重要的任务。新理念下的体育应围绕“健康第一、充满快乐、体现民主、强调开放、全面参与、课堂和谐、贵在创新”来组织教学。
体育教学是学生个体知、情、意多向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教书育人,最终要通过学生的“育己”来实现,因此教师组织教学应注重尊重学生、沟通感情、控制情绪,让学生保持愉悦的心境参与教学。
二、以常规组织教学
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整队集合、服装、精神状态、礼貌行为、组织纪律、学生守则、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抓好体育课各阶段的组织教学。体育教学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教师要抓住学生大都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的兴奋状态中的特点,采用趣味游戏,如:“请你跟我这样做”,或“反口令训练法”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课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如在练习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习兴趣;结束部分。学生的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应采用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舞蹈放松、意念放松,同时作好课堂的小结。
三、以教材特点组织教学
体育课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中重复练习的难度要求是不一致的。教师在教学中对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学方法,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因此,对于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教师要根据“动型”规律逐步提高动作难度,适当改变组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同教材的组织教学,小学体育包括田径、球类、技巧、武术、体操等多种教材,不同的教材有其不同的特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教材特点。挖掘教材潜力,将组织教学与教材特点有机结合,改变传统中单一的千篇一律的组织教学形式,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学习,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如田径教材的“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跑的特点,运用竞赛、奔跑游戏等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四、以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况况争性、游戏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做好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的搭配,尤其要抓住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针对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出“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一节课中,教材之间的衔接,传统的调队方法显得机械、死板、单一,且容易出现散乱的状况,而此时教师采用游戏或舞蹈等教法。进行衔接,既会使学生感到新奇,又会使教学活而不乱,顺利过渡。
五、加强课外活动的组织指导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形式,起到巩固体育课的效果,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要与学生打成一片,课外活动要积极投身到学生活动中去,给学生多方面的指导,同时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尊重你,支持、配合你。坚持“两操两课”活动。课间操、眼保健操,不光要强调学生快速到场做操,而且要不间断地提醒他们,做操不光是为锻炼身体,更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巩固学习成绩。这样学生就慢慢养成了良好的锻炼意识和锻炼习惯。课间十分钟和课外活动也离不开老师的参与指导。为他们提供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增添了学生的体质,提高了学生的自身素养,也有效地巩固率体育教学效果,促使他们树立“生命在于运动”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