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县杉桥镇中学 陈 艳
对于古诗词教学,有的语文老师直接而坦率地说出现在古诗文教学的现状:四个字:死记硬背!如此只为应试的古诗文教学,对于学生,自然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死记硬背也应是在感兴趣的基础上记与背,如何才能使学生对古诗文感兴趣呢?我觉得老师一定要动足脑筋,下足工夫,对古诗文有着足够的重视。
首先,背景引导很重要。拿到一首古诗词或一篇古文,一定要搜罗与其相关的资料,如当时社会的现状,作者的境遇等,了解写作的背景和作者,才能更深切地理解诗文的内容和情感。教师有了这些准备,就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地在课堂上讲起相关背景和作者故事,激起学生最初的阅读兴趣,课堂艺术掌控得比较好的教师,甚至可以让学生听了还想听,欲罢不能。如此,第一个目的也就达到了,学生会很愿意带着相关知识和问题去读这首诗或文了。如,在教学杜甫的《登岳阳楼》这首诗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开元盛世”“安史之乱”以及“藩镇割据”等相关历史知识,还有诗人当时的境遇以及情怀,这些都可以设置成有趣的问题去让学生从诗歌中去找答案,学生听了或自己找了相关知识,也更愿意去主动读诗。
其次,反复的诵读是学习古诗文的不二法则。教师自身的诵读是必须要过关的,如果能根据古诗文内容或恬静淡然或沉郁悲愤或气势磅礴地诵读,学生必然会被感染,自然而然地跟着教师大声朗诵,在抑扬顿挫中把握诗歌的内涵。初中教材所选的古诗词篇目必定是经典名作,其作者也是享誉极高的古代文化名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很多教师在对古诗词课程进行教学时,经常会出现将作家、作品过于的概念化、神圣化。这样的现象使得教学的内容超凡脱俗,加大了古今距离感,远离了现实生活。但事实上,这些文化名人也具备了常人的喜怒哀乐,其描绘出的经典作品,也是有感而发、情之所至,这些作品也饱含了这些古典文化名人作为个人而言的人生感悟。比如《归园田居》中作者的从容恬淡、《观沧海》中作者的英雄豪迈等都倾注了每一位作者的真实情感。正是因为这些真实情感的注入,才能达到发人深省、感人至深的效果,才能让这些作品享誉古往今来。作为教师,在对古诗词的教学当中应该善于去挖掘这些内容当中的情感因素,挖掘古诗词作品的情感和学生情感的律动点、契合点,唤起情感的共鸣。这样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与古诗词作者建立一种同思同感、同喜同悲的虚拟关系,有效地沟通学生情、知、意等各种心理因素,让学生能够对古诗词作品作出更多角度的感知,从而达到对知识更加立体化的掌握。
第三,“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分析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是古诗词教学的根本目标。“四行对译法”和“文言实、虚词卡片法”都是学习古诗词和积累文言知识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这样既便于对古诗词的比较与辨析,同时也有利于系统、全面地对古诗词的相关知识进行较好地了解和掌握。转变了传统的“课堂笔记”学习法,弥补了“课堂笔记”学习法在综合性、系统性上缺乏的短板。因此,要想让学生扎实地学习古诗词的相关内容,以及让学生对古诗词能够合理、灵活的运用,作为教师就必须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翻译方法以及积累知识的科学方法等,从而让学生真正地领悟学习古诗词知识的一些规律,最终有效地达到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独立阅读能力和独立分析能力。
第四,平时注意学生古诗文的积累。如果毫无古诗文基础,学生会越学越没信心,所以,平时的鼓励和积累也是相当重要的,积累也应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教师平时可以找一些简单而有趣的小古诗古文,适时地印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读,学生发现自己对于这些小古诗古文完全可以把握,就会渐拾学习古文的信心。如《小古文100篇》中有很多简单而有趣的小故事,而且大家都耳熟能详,学生看了之后学习古文的信心大增。每个星期印发两三篇,学生的古文基础想必会越来越扎实,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