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江县永安镇中心学校 韩明清
可能,在人们固有的思维定势中,体育课就是让学生玩、耍,只要做好安全工作、不发生意外事故就行。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与其他课程一样,小学体育教学也有其明确的目的任务,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几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小学体育任务包括: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树立良好的体育作风。因此,为了完成小学体育的教学任务、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小学体育教学也应遵循相应的教学策略,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一、注重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课明显被人们所忽视,这就导致许多学生不爱上体育课,或者在体育课堂上自由散漫,这极大地降低了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效果。对此,虽然有的教师以惩罚的方式来对学生形成束缚,强迫其参加体育活动,但是,这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甚至“标、本”都治不了,学生只会产生更强烈的抵触情绪,对此,笔者认为,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策略。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并及时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端正体育态度,从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最终促进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效果的提高。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采用与学生谈心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帮助其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从而明确参与体育活动的必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更容易与教师进行沟通,从而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
二、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可以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大大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和效果。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因此,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可以从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直接兴趣、提高学生体育学习间接兴趣两个方面入手。
1、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直接兴趣
所谓直接兴趣主要是指人们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所产生的兴趣。为了提高学生对参加体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兴趣,又可以从两个方面人手:第一,从选择教材内容入手。在大纲规定的范围内,尽可能选择学生既感兴趣,同时又有锻炼价值的教材内容,例如一些球类活动、体育游戏等。第二,从改进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入手。有些教材内容本身比较单调枯燥,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上多下工夫,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50米加速跑,可以采用追逐跑、变速跑、定时跑、接力跑等多种形式;耐力跑,也可采用越野跑、变速跑、蛇形跑、变向跑等各种形式。因此,新颖的组织形式和多样的教学方法,亦可激起学生对练习的直接兴趣。
2、提高学生体育学习间接兴趣
所谓间接兴趣主要是指人们对事物或活动的未来结果所产生的兴趣。例如,有些学生对某些体育活动的内容及其活动方式虽然缺乏直接的兴趣,但对其活动的结果-增强体质会产生兴趣,因而积极参加。由此可见,经常向学生宣传体育活动的目的、意义,向学生介绍体育教材内容的锻炼价值,是激发学生间接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方法。 三、教师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体育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教师在课前务必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免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状况导致课堂时间的浪费。课堂教学的有序、紧凑,是构建高效体育课堂的重要因素。因而,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明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可能出现的状况及解决的方法等等。这样,无论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什么情况,都不会对整个教学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都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果。如,教师准备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进行一个体育活动,则应在课前就设计好合理的方案、效果,诸如,场地的预备、学生的参与度等问题,避免费时费力却毫无效果。因而,教师一定要在课前就对整节课的教学活动有一个细致的安排,方能在课堂教学中组织有序、井然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学生养成极强时间观念
就体育课而言,学生的时间观念至关重要。体育课不同于其他课堂,师生简单问候后就可以进入课堂教学。按照体育课的教学常规,得先集合、报数,然后安排教学内容,之后还要进行热身活动等等,这些是每堂体育课都少不了的内容,会占用一定的时间。如果学生拖拖拉拉、自由散漫,则会浪费更多时间。因而,体育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养成极强的时间观念、上课不迟到、站队及时快速,从而有效减少时间浪费。体育课还涉及体育器材的领取和收回问题,为了避免上下课等着领取或收回器材,教师可以固定安排一些学生专人负责此事,这样,也能节省不少时间。课堂教学时间是极为珍贵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加强对学生时间观念的培养,极力为高效课堂的构建不断努力。
五、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在体育课中“一刀切”、“大锅煮”的现象还是存在的,其结果是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消”,因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锻炼效果。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学有所获,也就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因材旋教、分层教学,这样让各层次学生都有所收获、都能获得进步和成功。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小学体育课教学也一样,教学要讲究策略,教师一定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手段,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