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硫市镇中心学校 宁玲玲
创新能力的培养水平,是衡量初中阶段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整体水平的基本要素。创新是一个民族顺利实现预期的历史发展目标过程中的基础性支持条件,借由初中阶段语文学科知识教学工作的顺畅有序开展,培养和建构初中学生的基础性创新能力,是确保初中学生实现良好有序成长发展目标的基本条件。
一、激发学习兴趣,唤醒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胡锦涛主席在“十六大”的讲话中已提出“以人为本”的治国策略。同理,学校教育也应该以教育学生为本。许多活生生的教学事例说明:严厉、呆板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这样的教学肯定不能培养出有主见、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老师应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充分发展、张扬个性,创新的火花才能燃烧起来。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探索来获取知识,教师要善设疑难,启发思路,通过设计有创造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二、通过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如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教师扮演的角色要发生转变。“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我想,这也就是说,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朋友,而不是管制式的家长。老师在课堂上要亲切、温和,课堂下多与学生谈心,让他们觉得你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才会由怕你变为敬你、爱你,他们才会向你敞开心扉,乐意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发言不准确,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错误,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老师好,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这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就如同鸡蛋孵化成小鸡,一旦温度达到一定的条件,创新的小鸡就会破壳而出。
三、激发丰富想象,促进初中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发展
想象能力的建构和发展水平,对于人类群体实际开展的创新活动质量水平具有深刻影响,想象活动和幻想活动的具体开展,能够为人类群体具体实施的各类社会化生产生活实践活动,建构和提供基础性动力支持条件,有效激励独立化人类个体,为切实实现观念幻想体系中的奇幻境界建构动力支持条件。由于中国古代先民在数千年前就已经产生了对飞天奔月的探索愿望,因而导致现代科技人员积极参与并开展了对火箭技术系统和人造宇宙飞船技术系统的研究和实践活动,并最终促使人类实现了登月和探索宇宙空间奥秘的伟大愿望。鉴于此,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科知识内容日常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切实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幻想实践能力,对于初中学生顺利实现创新学习能力建构活动的最佳预期目标,具有极其深刻的支持和保障作用。在初中语文学科任课教师带领学生开展语文学科基础性知识内容的学习体验实践活动过程中,要督导学生遵照现行教材课本中具体描绘的信息内容,基于自身的主观意念层次实现对特定文学艺术场景的主观想象,在脑海中实现图画情景主观再现体验目标,切实帮助初中生通过对自身主观意念想象能力的建构和运用,促进自身语文学科创新性学习能力的良好有序发展。
四、培养建构求异思维,促进初中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发展
在初中语文学科知识内容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初中语文学科任课教师要紧密结合现行教材中具体涉及的语文学科知识性教学内容,为学生针对性设定和呈现适当的课堂教学讨论问题,并以此督导初中学生开展基于多个差异化角度的求异思维训练。要指导初中学生在求解语文学科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尝试基于多个角度开展基础问题的求解实践活动,从而不断开阔自身的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内容学习认知视野,在切实找寻和获取单一语文学科问题的多种求解实践路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对初中阶段语文学科基础性知识内容的认知丰富度。多角度思维能力和求异思维实践能力的建构发展水平是初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建构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条件,能够为初中学生综合创造力的稳定发展,构筑和提供坚实的支持条件。重视探究、发现的环节,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语文教学要切实加强学生潜心读书、独立思考的环节,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的时间。并且要重视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机会,互相启发,在讨论中加深理解,从别人的思路中得到启示,使全班形成一种探究的气氛,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极大的作用。学生在独立的思考中,往往会悟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见解,这其实就是创新思维的萌芽,教师应以热情的激励来使这种创意不断得到强化,对有价值的见解要充分肯定。
五、鼓励当堂质疑,培育创新萌芽
有批判才有创新。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要有目的的训练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老师说“不”,敢于向教材说“不”。在一节语文课中,我板书“告诉”的“诉”字时少写了一点,当时我没有注意到。这时,一个叫小红的学生举手了,我请他起来,他说:“老师,你写的”诉“字错了。”我一愣,定睛一看,果然错了。再一想,这正好是训练学生敢于批判的好时机,于是,我没有故意说我是想考考大家的眼力或者轻描淡写地给它加上一笔就完了。我郑重其事地对同学们说:“老师今天非常高兴,因为小红同学给老师指出了一个错误,我非常感谢她及时地让老师改正了错误。”说完,我还向小红鞠了一个躬。这时,同学们都鼓起掌来。从此,我班的学生就渐渐地敢于向老师质疑,敢于向书本质疑了。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能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才能氢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