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认识方向》中的难点突破
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 潘玲燕
《认识方向》是苏教版数学教材第四册的教学内容。这是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需要学生从原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历将生活原型抽象为数学知识的过程。这部分的教学一直是一个难题,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思维障碍主要有三个方面:(1)分不清实际的4个主方向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很难将实际方向与平面图上的方向对应与联系;(3)看图说物体的相对位置,当观测点不断变化时,学生常常就晕头转向,错误百出。
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这些困难,教师需要依托学生的生活经验,带领学生在自主探究与操作中理解、发现、运用知识,突破重难点,从而让学生完成知识学习过程的同化和顺应,也在自主探究中享受成功喜悦。
一、在游戏中激发兴趣,掌握知识
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对“上下、左右、前后”比较熟悉,但对“东南西北”这样的方位词接触较少,不了解或了
解的只是碎片知识。
第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认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并体验它们之间的相对关系和顺时针关系。而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认其余三个方向是本课时难点。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把数学学习与游戏、实践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比如:
(1)勤做方向操。先引导孩子人随手一起动,当手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时,人也面对相应的方向。再到手动,人不动指方向,最后到黑板上画出方向之间的顺时针关系。这样,让学生经历由“现实空间→平面空间→想象空间”的转化过程。
(2)换位说方向。当学生A站定一个位置后,老师要求学生B站到A的哪一边,B就听方向站位,或B自己站到A的某个位置后说相应的方向。这时,学生既可以用顺时针关系解决,也可以用相对关系和顺时针相结合的办法来解决。这样,不仅丰富了感觉、知觉的经验,也为之后解决平面图上的方向问题积累经验。
(3)蒙眼转圈说方向。同桌合作,A蒙上眼睛,自由地转上几圈,B告诉他现在面对的方向,再让A指出其他的三个方向,看谁指得对。这个游戏有趣有挑战,目的是让学生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间的相互关系有更清晰的认识,能更熟练地指认。
有趣有味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巩固,并从知识的深度内化中,一起总结出“东对西,南对北,东南西北顺着转,转完一圈又到东”这一句记忆歌诀。
二、在情境中代入体验,沟通联系
第二课时是在认识4个主方向的基础上继续认识剩余的4个方向,至此学生就完整认识了八个方向。课前,教师可以根
据班级人数将座位调整为九宫格形式的九个小组。如此排座位,是有意让学生提高“认识方向”的代入感和体验感。
课堂上,师生首先以大九宫格正中间一组为参照,认识东和南之间的“东南”方向。再以九宫格中的其他小组为例与学生一起认识“东北、西北、西南”方向。
接下来教师如下操作:
(1)先以小组为单位,说说其他小组在中间组的什么方位。
(2)细分到每个小组中,组员合作:小组长依次安排学生坐到小组的正中间位置上(即小九宫格或“X”型的正中间),再说出其他同学坐在自己的什么方位,而其他同学要迅速判断对或错。这样,进一步让学生借助自己小组组员的位置运用、熟悉八个方位词。
(3)通常,学生在教室里都是面朝东背对西、左面北右面南。而当学到平面图的知识时,往往一时难以转换,将“图上方向”与“实际方向”混淆起来。一次,接下来学生位置不变,但全部转向面对北方。教师再站在北面和学生一起再认八个方向,并再次说说两组或两人间的方位关系。
教室里的东南西北是自然界确定的方位,是自然界固定不变的,事物之间的方位却是动态可变的。学生虽然改变了面对的方向,但用东南西北这些方位词描述的方位关系却与之前不变。这样,不仅更好地沟通衔接后续知识,也促进学生丰富方位知觉,拓展概念外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在模拟中演示思考,理解方法
在认识平面图上的位置关系后,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话表述清楚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并非易事。而且在此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明白参照物的转换对于方位的影响。
如下面习题:
孔雀园在老虎园的( )面。
这样的练习,对于语言理解能力强,方向感较强的学生没有障碍。但有些学生会在“西北”和“东南”两个方位词之间混淆,模糊摇摆。其实学生如果能找出题中的观测点,也就是参照物,再确定方向就顺理成章了。如何让学生理解参照物?针对上面这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假想模拟,分别站在句子中两个位置,像平时问路一样问出这句话,体会站在哪个位置问这句话更合理。
站在老虎园,模仿问路:“请问,我在老虎园,孔雀园在老虎园的哪个方向?”
站在孔雀园,模仿问路:“请问,我在孔雀园,孔雀园在老虎园的哪个方向?”
学生觉得好玩有趣,是啊,平时我们就是这么问得呀。由此,自然而然引出,我们此时问话所在的位置,就是一个“参照物”,我们要参照这个位置,说出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如此,分层次、有次序地将学生本来模糊又难以表述的知识的内在关系理清。
同时,明确方法后,可以通过标明图示等方法减缓学习的坡度,并通过变式练习,明确“先找参照物,再确定方向”这一步骤,达到最终理解和运用新知的教学目的。
顾泠沅教授指出:来自外界的知识和经验可以相应地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情意状态和行为结构,教育者根据不同对象的发展水平,有步骤地提高所呈示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组织好从简单到复杂的有序积累过程,是提高转化效率的基础。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把促进学生的数学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各自应有的、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