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岐山县城关小学 王向妮
作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是学生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基础,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作文水平的高低通常是人们衡量其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因为作文是他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从一篇文章中可以反映出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的状况。小学阶段,由于知识面以及生活经验的局限,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不足,常常出现言不达意、言之无物等通病。如何指导小学生作文,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是我们语文教师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下面我就自己在语文习作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一起商讨。
一、注重阅读积累
日本心理学家通过大量调查表明:人拥有的词汇与智商成正比。认知心理学指出:3—12岁是记忆最佳期 ,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忆优美的诗篇和散文,将对学生产生重要的意义。学生会在大量阅读中丰富知识,学习做人的道理,学会表达,由此以量的积累促质的飞跃。《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第二学段的学生应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二、激发习作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的习作兴趣,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其一,作文前精心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找到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产生习作欲望。此外,我还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如课堂小品、课堂小游戏,利用电教手段设置情景,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从而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进而达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的目的。
其二,我运用入情入境的语言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作文形式,达到较好的习作效果。
三、做好习作指导
习作指导课应培养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和认识、写出标新立异的习作。我的做法如下:
1、立意要新颖
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就能创造出好的习作,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深刻的道理,从普通的事物中发现了深刻的含义,就会获得有意义的主题,习作才会新颖。在课堂上我针对每一次的习作要求,先筛选几篇有代表性的例文范读,然后和同学们共同讨论每篇范文的得失,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结合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的思路,最后动笔习作。
2、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
首先,教师应由居高临下的教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真诚与学生交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其次,尊重学生的思想观点、情感体验,切不可压制学生的随意插言而抹杀他们的积极性,更不能凭主观判断否定学生的见解而抹杀其独特性。要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课堂上敢想敢说,使学生感到自己被人信任、被人承认,这样的话,“百花齐放”的场面就会形成,学生习作的愿望才会更加迫切。
四、做好习作评价
批改作文是小学作文中的重要环节,正确、有效的批改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途径。
1、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这既是由作文过程的特点决定的,又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措施。学生将底稿打好后,第一步先让学生通览一遍,看看有无错字、别字以及用的不恰当的标点符号。第二步是让学生细读,看看是否把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达明白了,观点是否鲜明、立意是否新颖、所选的素材是不是典型、恰当,表达的是否是真情实感,从而达到“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作文。”我还采用同桌互改、好朋友互改的形式,让学生在互改中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
2、采取激励性的评价
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习作是成功的,每一步都取得进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在作文批改中,应该灵活把握“评价标准”,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理解学生和认识学生,要从作文中寻找亮点,要舍得给学困生“进步分”和“高分”,多给激励性、肯定性的评语,例如我们可以说“你的习作立意别致”“你的习作选材真有趣”“你的观点很新颖”“你的进步很大”“老师相信你还能写的更好”等等。我们的肯定性评价自然会增强学生成功的信心,使学困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在别人面前感到光彩,不断调动他们写好作文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