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阳县三湖镇鼓锋中学 王 岳
解题能力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的最基本而又最难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思考和付诸实践的问题。多年的教学工作,我总结了几点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方法。
一、基础必须牢牢抓
始终都认为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教材章节选取的案例大部分都是典型案例,值得学生反复推敲、不断钻研。其中出现的定义、概念、公式、性质等皆为解题所需的依据。然而,大部分学生往往忽略了这一环节的学习。对于概念、规律理解不透彻、一知半解,不重视案例的学习,导致做题时无从下手,要么生搬硬套公式要么乱用概念解题,要么知识点记得不牢固,忘记答题要点。有些学生出于基础薄弱,计算频频出错。例如:在学习有理数和无理数时,无理数是有理数系扩展到实数系的重要内容,而学生对这些概念不清晰,处于模糊状态。考试结果可想而知,学生未能够拿下这些在试卷中的送分题。
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是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理解透彻,继而把教材内的各知识结合、梳理,构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在此基础上逐渐进步,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二、运算能力必须过关
一位老师曾说过,一张数学试卷,运算分数的比例是相当可观的,填空题要运算,选择题要运算,解答题要运算……可以这样说,运算能力不好的人,数学成绩肯定也不会很高。因此我认为运算能力是学好数学所包含的诸多能力中最基本的一项技能。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呢?首先,学生要记住各种运算的相关概念以及运算公式等。比如,应该让学生多记忆一些常用的公式,像常见的勾股数、三角函数、平方立方数等,学生应该对此有一个很详细的了解,这样才能在遇到类似题目时进行更好、更快的运算。其次,应该让学生进行基本运算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运算的准确性与速度性,这样才能为提高数学的解题能力打好基础。最后,对于一些题型的特定运算方法应该有所总结归纳,对于一些常犯错的题型、没有思路的题型应该记录下来,在平时多看多总结。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的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知识抽象,如果学生缺乏相关逻辑思维的锻炼,那么就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因此,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能够对解题的步骤和思维有所了解。另外,数学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研究,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教师可以举一个贴近日常的例子,有一群人去旅游,其中男生穿蓝色衣服,女生穿红色衣服,男生所看见的蓝色衣服和红色衣服的数量一样,而女生看到的红色衣服数量是蓝色衣服的两倍,请问这一群有多少人。这个例子非常贴近实际,通过列方程组(1)x-1=y→x=y+1,(2)x=2(y-1)→x=2y-2,最后可以得出x=4,y=3,一共7人。在解决这个例子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不给学生解答,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之后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进行指导和指正,使学生掌握良好的解题能力,保证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想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也不是单纯依靠某一环节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认真探究、不断努力,需要学生多多思考,时时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