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第十八完全小学 王 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认为作文难写,教师认为作文难教,出现了小学生不喜欢作文,不会作文的现象,以致每次写作练习和语文考场作文中,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都不能令人满意。
一、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说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是这个“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而且“清”。诚然,我也觉得阅读它就像那亩“方塘”,那个源头,那股活水,有了它,创作从此就有了灵感,有了动力,有了意蕴。可见,阅读与写作二者之间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二者都是不可缺少的,无论离开了哪一方,语文教育都会倾斜也会失去平衡的。阅读与写作在语文教学中也应该是互渗互补,相得益彰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赏,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没有写作欲望的阅读,人的潜在创造力就会受到抑制。可以说阅读与写作分则两伤,合则共荣。开拓学生阅读视野,活用阅读信息,能够使学生作文神采飞扬、气象万千。所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该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双管齐下,共同提高,从而迅速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增强自己的人文素养。
二、开展小学生阅读工作,提高写作能力势在必行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阅读上存在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学生的阅读积累相当少,除了课本上的内容,课外的阅读基本上都没有去做,直接导致了他们的阅读量少,阅读面窄,阅读质量低,而这些缺陷又在作文中得到体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许学生很想把作文写好,很想拥有马良的“神笔”。无奈,缺少阅读的他们在写作文时是想破了脑袋都写不出很好的东西来。那么,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如何开展小学生阅读工作,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呢?
1、认识要先行。要让学生先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宋代赵恒的《励学篇》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莎士比亚也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也有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学生阅读的书籍如果多了,面宽了,量大了,那么他们所接触到的东西自然也就多了,在写起作文的时候就能够得心应手。这是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能看到的比较有功利色彩的一面。而对于他们的一生而言,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他们受益终生。阅读好的书籍不仅能培养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良好的素质,而且能让他们感受到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人生。如果对学生强调了这些,可以让学生在思想上先重视阅读,而重视了,他们就会有所关注。
2、兴趣要培养。“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主动地收集信息,那就能更好地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自然也就能更好地获得审美体验。而当学生能做到这些时,其实只要教师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将他们阅读的收获运用到写作中来。这就已经达到了叶圣陶老先生所谓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语文新课标》也提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如果学生培养了阅读的兴趣,慢慢地就会有写作的兴趣。
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做好书籍的推荐工作。书籍如天上的繁星星罗棋布,好的书籍数不胜数,但也有很多不太适合小学生阅读或者小学生还不能理解的书籍,需要老师帮助学生一一甄别。因此,老师可以把书籍进行分类,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小说……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有针对性地介绍不同书籍给学生阅读,因材施读。可以定期开展“推荐一本好书”,“读书漂流活动”,“书友之约”等班级活动,这样,学生既可以阅读到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又让学生明白到不仅物品可以分享,知识也是可以分享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阅读形成自己的理解,慢慢学会自己选择有意义的读物。
3、方法要恰当 。有研究表明学生在阅读时应掌握“浏览”“ 博览”“速读”“ 精读”四种方法。“浏览”即在读书时,对文章的次要部分一目数行,大略地了解其大概内容,不需要细嚼慢咽、品滋品味,这样省出时间可用在重点部分多下功夫;“博览”则指读的范围要广,即博览群书,不仅要读作文书,还要读科学书、童话书、故事书、历史书等,而且要掌握书中文章的主要内容;而“速读”是指默读与思考同步进行的快速阅读 ,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默读,做到眼到、心到,读与思相结合;“精读”则需对文中描写精彩、含义深刻的重点部分做到细读、深思,理解其义,晓之其理。在掌握了这四种阅读方法后 ,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法。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他们的阅读方法自然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稍加引导,但是千万不要越俎代庖,否则学生也容易觉得自己不是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是将阅读看做是一项作业,在心里上容易产生排斥感。
4、读说写要协作。我现在所教的一个六年级班上,我置办了一个“小小图书角”,每个学期由班上各位同学捐赠各类书籍放在图书角,每周利用读报时间让学生选择一本书进行阅读。学生在阅读完一本书籍后 ,有兴趣的就写写读书心得,每周空出一节课,让学生自由交谈读后感。看看他们近阶段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想。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有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让整个班级的阅读气氛更好,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风气,更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学生复述一遍故事,一方面能将故事记得更牢,其实无形中也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书本上的故事都是书面语言,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写作表达能力。学生在介绍完自己喜欢的书籍后,也能引起其他同学的阅读兴趣。这可比教师在讲台桌上布置学生去看书的效果好得多了。
在阅读时,可示范为佳句做批注,教给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当然在阅读后,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做读书笔记,将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写在日积月累的摘抄本上。经常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学而时习之。在写作文时,这些记住的好词好句就会源源不断地从笔尖流出来,印在作文纸上。这样轻松的写作,会让学生更加喜欢阅读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