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佳县电教馆 陈 蕾
幼儿园教学的重要方式就是游戏。在游戏化的音乐教学中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音乐,一个是游戏。在进行音乐游戏时必须要有一个音乐主题,这个主题的旋律可以是柔美的,可以是欢快的。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不同、速度的变换,同时能够随着音乐的变化做出反应。幼儿能够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会旋律、速度、节奏、节拍等音乐的基本要素,也就达到了音乐课的目标。游戏性指的是音乐游戏的材料要生动、内容要幽默、动作要夸张,游戏的设计有变化、有新意,能够引发孩子的兴趣。幼儿在这个时期特点是好动,因此音乐游戏的玩法要多种多样,使幼儿在丰富的音乐游戏中不断收获。
一、内容设置的多样化
在倡导游戏化音乐教学的背景下,可以大体将音乐教学活动分为歌唱教学、打击乐教学活动以及音乐欣赏活动三种。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都应该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音乐教学与游戏不应该成为分开的两个独立的个体,游戏应成为所有的音乐教学基础,而音乐教学则成为游戏中的一个过程。
1、歌唱教学。幼儿园开展歌唱教学活动是通过歌唱的方式启发幼儿对音乐的美感,培养幼儿的歌唱能力,同时还可以拓宽幼儿的语言能力,较终丰富幼儿的感受与认知。
2、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打击乐器的教学可以让幼儿更加直观的理解音乐的节拍、节奏,通过使用打击乐器演奏体会到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强弱力度。在幼儿配合着音乐敲打这些打击乐器的同时,能够分辨出这些打击乐器的音色差别。在进行一学期这样的打击乐游戏以后,幼儿会对声音的力度的强弱、声音的高低等音乐要素了解的更加透彻,同时也对这些音乐要素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3、音乐欣赏活动。听力技能的培养可以和幼儿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去户外寻找大自然的声音,可以是鸟叫,可以是风的声音,可以是树摇摆的声音,可以是动物的鸣叫声……让孩子们在各种环境中发现声音。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录制一些场景中的声音让孩子们辨别,不仅能锻炼孩子们听觉,认识声音的表现力,还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对声音的良好认知。幼儿音乐教学实践中不仅仅只有这三种音乐教学活动。幼儿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更多合适的方法去组织学生游戏学习。可以借助生活中的道具:例如玩具、家具、图书、画册等生活道具,进行情景的刻画及音乐剧的表演。还可以通过音乐与其他艺术结合的方式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欣赏、教学。
二、教学内容情节化
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时,如果直接对幼儿讲授音乐是知识与技能,幼儿对于音乐的接受程度或许不高。因此,音乐教师便需要把音乐知识进行情节化和游戏化的加工,然后再进行音乐知识、技能的教育。例如,再给孩子欣赏儿童歌曲《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时,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有关动画及相关材料,在孩子们观看后带领孩子们扮演歌词中的警察和小孩。角色扮演的教育方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可以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找到乐趣,并在过程中学到知识。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的游戏化
1、使用打击乐器等音乐器材。打击乐器在幼儿园应用广泛,是幼儿园音乐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打击乐器的使用可以帮助幼儿增强节奏感,培养幼儿对各种乐器的音乐要素的认识能力,初步发展幼儿对多声部音乐的感受能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幼儿园可以使用的一般的打击乐器主要分为三类———属于高音乐器的金属乐器、属于中音乐器的木制乐器以及属于低音乐器的散响乐器等。包括声音高亢的小铃、大镲等;声音清脆的木鱼、响板等;也有可以演奏持续音符的沙球、串铃等。幼儿园还可以采用音条琴等奥尔夫乐器进行音乐教学。例如幼儿歌曲《喜洋洋》,教师可以设计为一个运用打击乐器的音乐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在前一节课设计韵律活动欣赏《喜洋洋》,感受乐曲的旋律与节奏。在初步感知了乐曲的节奏之后,教师可以给出图谱,让孩子们了解演奏方案。让孩子们观察相应乐器的图谱,发给他们本节课可以使用的乐器如:木鱼、串铃、铃鼓、双响筒等乐器,练习节奏型XXXX|XXXX|XX|和|X--|X--|XXXX|XXXX|。在初步掌握相应的节奏型之后,可以把小朋友们进行分组,在每个小组中选出节奏感比较优秀的孩子作为小组长根据图谱进行排练。共同合作之后,交换乐器演奏。
2、加入特殊符号。巧用特殊符号,可以使音乐更加形象。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人类的思想的艺术,相对于具象的来说,音乐的表达更为抽象。这个时期幼儿园的孩子对于艺术很难理解,我们便可以采用“符号”的方式去引导孩子们思考、模仿,符号可以代替音符、歌词这些谱面上的东西来告诉孩子们这段音乐可以去做什么,这段音乐表达的是什么情绪。例如,幼儿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可以设计为一个使用打击乐器的音乐教学内容。在和孩子们进行交流是,让孩子们自己设计每一段音乐想做什么动作,是激烈的拍腿,还是缓慢的律动,然后再根据他们的动作画出他们喜欢图案来表示。根据这样的图示,在进行打击乐活动的时候,孩子们就可以根据图示做出相应的动作或者是敲击相应的乐器。
3、进行模仿小游戏。歌唱教学可以设计角色扮演的小游戏,教师可以跟随音乐给孩子们讲故事,小朋友们听完故事,把自己想象成故事里面喜欢的角色。再通过角色扮演去理解歌词讲述的什么,通过角色扮演理解音乐的情绪变化。例如,在教师带领学生欣赏《谁饿了》这首儿童歌曲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这首歌的歌词,歌词中描写到小狗、大灰狼以及其他的一些小动物的行为、动作。这段歌词容易使幼儿产生兴趣,可以设计为音乐游戏带领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在表演的过程中配合着手臂、身体律动等一些动作。
幼儿歌唱教学游戏方式诸多,教师需根据歌曲进行适合幼儿的游戏创编,从游戏中让孩子感受音符、旋律、节奏、音色、速度等音乐要素。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理论,理解音乐情感。通过音乐教学游戏帮助孩子在欢乐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