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米脂县南关小学 袁耀艳
新课堂要求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更加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是学生思维能力形成的起步阶段,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拥有良好的逻辑性,乐于发现问题,解决题,形成数学学习的乐趣。小学生的学习是基于情景的。每堂课设计有趣的情景,着眼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情境,来渗透核心素养。
一、创设现实生活情境,渗透核心素养
把学生带入生活化的数学殿堂,让他们结合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来学习,是数学活动更富有生活情趣和活力,让学生把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与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兴趣也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数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抽象,而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有成熟,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也就还保留着直观动作的思维形式,核心素养要求我们不但要重视学生的知识的获取,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知识获取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一个动手操作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在具体操作中,通过观察,具体运用来理解数学,掌握数学方法。如在《小数点搬家》一课中我给学生讲述了一个故事:小熊开了一家餐馆,每份快餐0.01元,没天来吃的人真多呀!一天小熊和小数点商量:“我在一个地方呆的太久,想换个位置可以吗?”小熊同意了,于是小数点把自己的家向右移动了一位。这样每份快餐就涨价了,小熊快餐厅人就变少了。又过一段时间,小数点又搬家了,它又向右移动了一位,这是它家再没人光顾了。然后同学们小组谈论没人光顾的原因,也就是小数点两次搬家使得快餐价格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究,既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同时在故事中学会了数学,在快乐中享受数学的无穷乐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情景+问题串,引发自主探究来渗透核心素养
创设情境+问题串,恰当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新知学习的意义;通过问题解决,学生不仅可以顺利习得新知,更可以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高数学思维水平,提升学习能力。因此,应在数学的学习中全程贯穿问题解决。如:在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时,课件出示下面的图形。
教师:认真观察,你知道小明从家到学校一共有几条路吗?
学生:小明从家到学校一共有3条路。
教师:分别是哪3条?
教师:今天,小明起床晚了,眼看上学快迟到了,你们快帮小明选择一条能最快到达学校的路?
教师:为什么小明走这条路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分别测量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小明家到电影院的距离以及电影院到学校的距离,实际上,小明家、电影院和学校这三点构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
我联系生活情境来创设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运用数学知识能较好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三 、创造实践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来渗透核心素养
通过实践操作,使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趣味,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学单凭老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就差 .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 、剪一剪、学生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 。
我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设计了量一量、算一算、折一折、撕一撕等活动让学生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学生上课时应着重领悟探索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加深印象。例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小组内一人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其他组员量一量每个角的度数,然后加起来,最后小组汇报。接下来进行折一折 、撕一撕、拼一拼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样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关注具体的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当关注这些知识技能中所蕴含的核心素养,所需要的核心素养,以及可以培养的核心素养,这样,才能提升具体的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体现数学内容的本质特征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