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澧县银谷国际实验学校 曹 荣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生物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开展好实验教学不仅有利于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而且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验教学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扭转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情感,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树立 提高 利用 注重
一、树立实验教学的新理念
新课标突出强调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实验教师要摒弃落后的思想,树立实验教学的新理念。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具体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授之以渔”的思想,要促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因此,生物教师要将生物实验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而不是理论知识的附庸。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情感的建立,需要在生物实验的开展中才能完成,生物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两条腿,缺一不可。
二、提高实施实验教学的能力
实验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影响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初中生物实验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实施实验教学的能力。
1、大力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是提高实验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是学习、实践、反思。教师要想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要不断的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专业知识及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文化底蕴。有的教师以为初中的知识没有多少深度,不用学习也能教好,殊不知这样的观念导致了自己的退步,跟不上日新日新月异的知识发展速度。如在做“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滴上碘液后加有清水的试管变蓝色,有学生给试管继续加热,试管内液体蓝色会消褪,冷却后又会变为蓝色。问老师怎样解释这种现象,有的教师就无法回答。在教学上,教师不仅要爱好学习,同时还要勇于实践,善于反思。通过实践,检验自己学所知识在教学中的价值,使之转化成自身素质的组成成分,另外,通过反思,不断地总结教学中获取的经验和教训,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而用以指导教育教学。
2、加强实验课管理能力。为端正学生对待生物实验的态度,实验教师要提高自己管理实验课的能力,规范学生进行生物实验的行为,使之养成良好的进行实验的习惯。教师在上第一节生物实验课之前,就要将实验室规则印发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明白进行实验的规章制度、注意事项,从而增强自我约束的意识。在实验时,教师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要给予及时的制止,不要让学生得寸进尺,对于违纪学生,教师将之计入考核评价中,并报送班主任,让班主任扣除其相应的操行分,责令其进行补偿实验。教师在课外要培养一些生物实验小助手,通过实验小助手来强化分组实验的管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验。
3、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教师不能主观的确定教学的能力目标,而要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能力基础进行设计。如对学生设计对照实验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开展第一个实验“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时,就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自变量?什么是因变量?一组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不同的自变量。往后,在做第二个实验“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时,仍需要强化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指明实验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逐渐过渡到让学生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而尝试设计单因子对照实验,多因子对照实验。当学生能力达不到要求时,教师要动员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到实验室进行补偿实验,不能光靠教师的说来代替学生的做。
4、借助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教师应用网络技术,收集实验教学的视频,或用录像设备拍摄实验过程,在教学时播放给学生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实验操作的顺利完成,而且对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具有促进作用,学生会将自己在实验中的表现同视频中的学生进行比较,无形中起到了教育的作用。
三、充分利用学案导学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教学任务、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学法特点、心理特征等设计的,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供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的学习方案。其本质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指导学生学习和能力培养的作用。教师将需要进行的实验编制成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依据学案的指导熟悉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要求和注意事项,同时为学生留出创新的余地,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探究的问题、材料、方法或对原有实验方案进行改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应教育学生节约实验药品、实验材料的使用,对实验中使用的活体生物要关爱,对实验器材要爱惜,对实验环境要爱护。如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时,有的学生撕取的洋葱表皮比较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教师如果在实验前稍加提示,这种现象就会少得多。又如在做“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及“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时,让学生设想:假如自己就是实验中的小动物,希望人们怎样对待自己?这样,容易触发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爱护生命的情感。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科学史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从科学家的经历中汲取智慧的营养,培养坚毅、刻苦、执着的意志品质和科学的态度。
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教师的积极奉献,不断进取,生物教师要有甘为人梯的思想,吃苦耐劳的品质,通过发挥主体能动性,创造性的开展实验教学,才能实现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