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化县第十四中学 刘招丰
摘要: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但当前中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养成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创新开展中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养成教育?是当前中学教育要研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探讨,主要有努力进行教学渗透、展示闪光瞬间、科学评价激励……
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养成教育 家校合力 创新
一、中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
1、受教育的环境经常变化,使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系统。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进城务工人员经常变换打工地点,他们的孩子跟随父母到处“迁徙”,流动性大,学生的教育就会受到影响。养成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如果流动性太大,学生刚适应一个环境,初步养成一定习惯,换一个环境,学生还得逐渐适应另一个环境。
2、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城务工人员工作较忙,无暇顾及子女的养成教育,子女到城市了,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推给学校。特别是部分进城务工人员为生活奔波,没有时间关心学生学习。还有部分家长自己没有受到多少教育,无法进行家庭教育,再加上子女没有好的学习环境,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部分学生卫生习惯较差。由于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生活环境简陋,学生学习生活都在一间房里,个人卫生习惯较差。多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家里没有时间吃早点,家长就让学生在马路边上的早点摊上随便买些早点吃,这样的早点既不卫生也没营养。有部分学生不能每周洗一次澡,换一次衣服。
4、学习目标不明确,部分学生不喜欢学习,认为读不读书都没有关系。部分学生受生活环境的影响,缺少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学习目的不明确,缺少学习动力,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甚至认为读书无用。
二、创新加强中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养成教育的策略
1、努力进行教学渗透。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语文课、思品课重点让学生从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中明白道理,并以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等形式进入角色体会,给学生们以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同时也提高自主能力。另外,农民工子女方言口音重,有的胆小课堂上不敢举手发言,老师应该特别注重指导他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并且课堂上多多给与他们发言的机会,教会他们用普通话交流学习,培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和方法。
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而言,教育中最大的困惑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理念的差距较大,致使学校的教育无法很好施展。针对这一情况,学校每学期可以组织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国家发展形势和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的普及,让他们清楚社会发展的趋势,并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使他们认识到教育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当然,教育理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学校除了在固定的时间对家长进行培训外,还可利用教师的课余时间对家长进行理念渗透,力争使家校合一,最终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2、展示闪光瞬间。教育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活动,生活中老师可以让家长拍摄学生的“闪光点”,并拿到班级里集中展示。老师这样做能产生一举两得的效果,一方面是能让学生提升自信心,另一方面是能让其他学生从展示中得到启发,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采用最佳的教育方式。不少城市务工人员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较低,虽然很想指导学生,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遇到具体问题他们却不知该如何做。针对这个问题,老师可以设置交流探讨活动,家长可以就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老师会根据实际问题给他们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为了方便和家长进行沟通,老师还可以扩展交流活动的形式。家长如果有时间可以来学校沟通,平时工作比较忙的家长也可以通过微信沟通,不管是哪种形式老师都要出谋划策,给家长提出科学可行的办法供他们参考。
4、科学评价激励。新的教育评价理念告诉我们:必须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与需要,促进个体人格的实现和激发人的主体精神。因此,老师从初一开始尝试着采用“成长纪录”的方式,研制中学生一日行为规范家、校评价表。它从出勤与穿戴、课堂与作业、两操与路队、卫生与环保、文明与纪律、家庭生活与学习习惯六个方面进行评价,并制定了评价细则。评价操作:每日学生自评,周末小组互评、家长评,均用ABC表示三个等级。月末写出——我的进步或努力方向;教师鼓励性的评语;家长的话。最后综合信息反馈,评出各类单项奖。如:学习标兵、纪律模范、优秀保洁员、文明之星、全勤奖、进步最快奖、成长记录最佳奖等等,老师及时表扬并奖励。这样从学生、老师、家长多层面、多元化的科学的评价,能反映每一位学生在一定的时间不同方面的进步。这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集体的承认,在集体中取得一定的地位,并在集体活动中获得发现自己欲望的心理满足,激发了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在评价操作中,一定要与各位家长勾通配合,让他们从百忙中抽出时间,一分为二地评价学生,积极鼓励学生。
总之,对中学城市务工人员子女的养成教育问题,我们认为应采用多种方法展开家校合作,并围绕城市务工人员子女的具体情况而设定相应的指导策略,唯有此,才能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 刘立成.家校合作,搞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养成教育[J].读写算.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