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 黄叙芳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的组成。因此课堂教学应体现师生个体生命的意义。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每一节课所处的具体情况和后面的过程都不相同,每一节课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交流”是数学课堂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古人云:“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感悟的传达,体验的分享,能使课堂呈现出缤纷的色彩,从而真正提高我们课堂的效率。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呢?
一、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有效交流的前提
[案例] 张齐华老师执教“轴对称图形”
在学生理解了轴对称图形后,教师出示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让学生选一个说一说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当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出现争执时,张老师充满期待地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道理。在学生各自表述了意见后,张老师没有给予肯定与否定,而是径直走到一个学生的身边说:“老师想跟你握握手,跟你握手并不表示我赞同你的观点,而是你在课堂上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如果课堂上只有一种声音,那是多么单调!”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的争辩更趋激烈。在结论渐趋明显时,张老师对出现错误的学生说:“你认为你的观点怎么样呢?”当学生说出如果这个平行四边形不能裁剪,就不是轴对称图形时,张老师恳切地说:“你的退让,让我们进一步接近了真理。”以上对话气氛是和谐的,场面是热烈的。正因为有了这种平等和谐的交流氛围,我们才看到了学生的思维不断延伸的轨迹。
事实上,只要我们能够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课堂上少一些权威,多一些尊重;少一些预设,多一些生成;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赞赏,营造平等、和谐的交流氛围,就能打造精彩的课堂。
二、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有效交流的沃土
[案例]一位教师执教五年级“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第一次教学:出示异分母分数加法+
=这道题后,教师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该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交流出来的方法只有一到两种,或从书上看到的解答方法,或是听来的解答方法,学生的解答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交流的真正价值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第二次教学:首先教师也是先出示+
=这道题,让学生可以借助用“折一折,画一画,写一写或者算一算”的方法先自己独立进行思考、大胆猜测,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思考,解答出来的方法很多,有的学生用化成小数的方法进行解答:0.5+0.375=0.875,有的学生用通分的方法进行解答:
+
=
+
=
,还有的学生用折一折的方法进行解答:先把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3/8,再把另一张纸片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
,
也就是把一张圆纸片通过再折一折,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4份,也就是用
+
=
。在学生独立猜测、解答计算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四人小组进行交流,学生的交流就会变得更加精彩,而且他们的数学表达也十分丰富多彩。
由此可见,只有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才会形成真正、有效的数学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创造不同的精彩瞬间。
三、发挥教师的价值引领——有效交流的保证
[案例]一年级“十几减9”
在游园活动的情境下出现例题:12-9,并揭题。
师:小朋友,用你们的方法来算一算12-9的差是多少,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你的方法,你是怎么想的?
……
师:小朋友,你们的方法真多!在今后的计算中,你喜欢哪一种就可以用那种来进行计算。
教法一: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边板书,边把学生的话复述给全班小朋友听,并且反复用“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真聪明!”等语言组织交流,用“你怎么想的?”“为什么?”引导发言的学生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教法二:教师引导的语言有:“谁听懂了他的想法?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你的算法与他不同在哪里?”“没有听懂的小朋友还有吗?能不能提提自已的疑问?”“谁再来解释一下?”“有道理,有与他们不一样的方法吗?”“为什么要把小棒分成10和2呢?”……
采用教法一教学后,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访谈和教学效果检测,结果出乎意料: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让学生理解、掌握多种口算方法的目标成了空谈,效果并不理想。
而教法二中,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该出手时就出手”:即适时介入充分发挥教师的价值引领作用,学生不仅了解了算法的多样性,还理解了算法的合理性、培养了优化意识。通过比较,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在热烈的交流中知已知彼,智慧的火花在不断地闪现、碰撞。课后,教师再次进行了访谈和检测,效果不言而喻,绝大多数的学生能理解同伴的算法,能掌握两种或三种算法,学生的交流有了实效。
积极有效的交流应该建立在学生产生交流需求的基础上,是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沟通和经验的提升。学生在交流中不但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在交流中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和创新,实现课堂交流形式与效果的统一,打造富有乐趣、充满挑战的精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