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内容
首页
杂志简介
投稿指南
期刊浏览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期刊导读
刊后服务
联系我们
1
2
期刊导读
期刊导读
联系方式
《教学与研究》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
E-mail:beijingdsx@163.com
网站:www.jxyyjzz.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导读
期刊导读
如何实现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中学
高江艳
摘要:发散思维训练是初中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常用的训练项目。在日常教学中要树立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正确理念;在对文本的大胆的质疑中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在作文实践中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关键词:发散思维
日常教学
文本质疑
阅读教学
作文实践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种以课堂教学为主平台,以课文阅读为基础,以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审视、思考课文内涵为内容的发散思维训练,逐渐成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要主动承担起这一责任,就必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夯实创新基础;改进语文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多角度的发散和创新思维能力。如何实现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里结合个人的理解和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在日常教学中要树立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正确理念
发散思维可以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各个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注意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品质。可以说一切创造都起源于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语文课阅读、写作教学中常用的训练项目。在时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种以课堂教学为主平台,以课文阅读为基础,以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审视、思考课文内涵为内容的发散思维训练,逐渐成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这种训练系统的主要形式是发挥想象和开展辩论,主要特点是解放思想、开拓思路、鼓励创新、尊重分歧,尤其能够营造一种热烈踊跃的课堂气氛,符合当代教育改革潮流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
二、在对文本的大胆的质疑中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朱熹曾说: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我们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当然,对中学生来讲发现疑难问题,有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首先利用课文中蕴涵的丰富信息,从标点不同处、词语重复处、段落精彩处等让学生不同角度提出质疑。如我在设计《石壕吏》一文的发散思维训练时,我问学生,结尾处杜甫写到如闻泣幽咽,是谁在哭呢?我让学生讨论,然后合理的回答。有的学生说是老头子回来了看到老妇被抓走了而哭泣,有的同学说是儿媳妇的哭泣声,有的同学说是小孙子的哭泣声,这时就有同学进行反驳,说文中写到“惟有乳下孙”,说明小孙子很小,如果哭很可能发出婴儿大哭的声音,不能是低声断断续续的哭,所以不能是小孙子。这些回答无不体现着学生独立思考、深入读书的主动求知心理。教学中,经常有学生跟我唱“反调”,这是创造力的萌芽,我及时表扬他善动脑筋,鼓励他们以后解决问题时,也要不满足于一般,而是大胆地突破陈规、标新立异,另辟蹊径,探索具有创新意识的简捷妙法。
三、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思维时侧面多、角度多,是使人产生创造性和想象力的首要条件。语文教材收录的课文大多是名篇佳作,其中不少篇目是经典之作。虽然许多专家的注释、评论已沿用多年,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或其他原因,有些方面还可以重新认识和评价。遇到此类情况时,我就引导学生全方位考虑,进行讨论辨析,得出更丰富的结论。如小说《项链》中关于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在分析了她爱慕虚荣的性格后,我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玛蒂尔德是资产阶级虚荣性的形象的代表,但是不是说他身上没有一丝一毫的人性的优点 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说:“项链丢失后,夫妻俩不是相互埋怨,而是相濡以沫、共同担当,这是互敬互爱的表现。”有的说:“玛蒂尔德把借来的项链不小心弄丢后一直想着赶快还上,甚至不惜以自己的生命和青春来补偿,体现了她的诚实。”这样的讨论,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思路,使丰满的人物形象在同学们心中树立起来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多角度、多侧面的发
散思维能力。限于思想和认识水平,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常常表现出一种盲从,迷信课本和其他参考资料。鉴于此,我一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广泛质疑,进而独立分析判断,
而不要陷入呆听死读的境地。如一次阅读训练课分析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尽管教材上解读为歌颂青春、友谊、爱情,反对以夏洛克为代表的落后的封建资本的贪婪、吝啬、冷酷。但同学们有的说夏洛克值得同情,有的说夏洛克是为压迫犹太民族争取自由、面对种族歧视、奋起反抗的一个斗士。讨论过程中,虽然同学们看法不一,但通过讨论,培养了学生
独立和发散思考的能力。
四、在作文实践中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用创造性求异思维来指导作文,让同学对同一题材从不同角度、不同立意,用不同构思、不同方法进行创作,对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十分有益。我在指导写作时,经常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要善于发现事物产生联想,
“小”中见“大”。有的同学在经过指导后尝试写了一篇《手机,你点亮了我们的生活》,通过写手机从最初的单纯的通讯功能,到拍照摄像,再到今天的订票,网上银行等功能的齐全与完善,反映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及高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训练,学生在以小见大、发散性创新思维方面有了很大发展与提高。
总之,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摇篮。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改变应试教育观念,树立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正确理念,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把握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勇于实践、大胆进行发散性思维,进而逐渐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当代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
[1]
申招斌主编
.
思维导图
——初中语文
.
湖南教育出版社
,
2019
[2]
朱良才主编
.
让思维更创新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5
点击次数:
18
发布日期:2021-12-23 【
打印此页
】 【
关闭
】
上一篇:
如何营建和谐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下一篇: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教学措施探析
相关文章
《教学与研究》(科教版)2022年第7期(总第55…
《教学与研究》(科教版)2021年第12期(总第5…
《教学与研究》(科教版)2022年第5期(总第55…
《教学与研究》(科教版)2022年第6期(总第55…
教学与研究(科教版月刊)2015年第12期(总第4…
《教学与研究》(科教版)2022年第2期(总第54…
《教学与研究》(科教版)2022年第12期(总第5…
《教学与研究》(科教版)2020年第12期(总第5…
《教学与研究》(科教版)2022年第3期(总第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