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大桥中心小学 苏海滨
【摘 要】要能做对题,审题是关键,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非常重要。通过对学困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发现了很多“上课能听懂,作业却做不对”“做错的再做一遍,大多数学困生又能正确解答了。”的现象。本文阐述了如何巧妙运用“数字表征”、“文字表征”、“图形表征”、“图画表征”等多种策略来帮助学困生有效提升数学审题能力。
【关键词】 学困生 表征 审题能力
很多数学老师都发现了一些学困生存在“上课能听懂,作业却做不对。”“做错的再做一遍,大多数学困生又能正确解答了。”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主要是学困生在解题时存在轻视心理、畏惧心理、思维定式、思维障碍等原因造成的,现象的背后其实是学困生审题能力不足的短板。审题是指学生对面临的数学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寻求结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审题能力才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困生“多元表征”,利用多种可视化的方法,引导学困生将看不见的思维过程具象化,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学困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一、巧借数字表征,有效提升审题能力
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还需要慢慢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因此思维在较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象性。因此,审题时可以借助“数字表征”来帮助学困生审题,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正确率。
例如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后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习题:49×31的积是( )位数,积大约是多少( )。我会让有困难的学生采用如右图方式来估算。指导学困生在“49”的上面标上近似数“50”,“31”的上面标上近似数“30”,这样就知道通过计算50×30=1500,就能轻松估出积大约是1500。
巧借“数字表征”,可以补偿学困生思维能力的不足,更有助于提高审题的能力,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巧借文字表征,有效提升审题能力
有些习题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还包含了很多隐藏信息,导致审题不清或者审题错误。针对这类问题,我们可以尝试让学困生通过“文字表征”将一些重要的信息或者隐藏信息呈现出来,这样对于学困生正确审题时很有帮助的。
例如:学习了《年月日》后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习题:苏果超市平均每天用电60天,9月份一共要用电多少度?这里要求学生理解隐含信息9月是小月,有30天。审题时就要求学生在“9月份”上面标注“30天”,学生在解决问题就很轻松了。又如四年级下册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后,经常会解决这样的习题:姐姐和妹妹共有糖果40块,姐姐给妹妹6块后,两人的糖果就同样多。两人原来各有糖果多少块?要求学生在“姐姐给妹妹6块后,两人的糖果就同样多。”这句话的上面写出隐藏的信息“多2个6块”,这样学生就清楚姐姐比妹妹多的块数不是6块,而是6×2=12(块)。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对于此类条件的理解难度。
由此可见,借助“文字表征”对于理解一些复杂的关系能起到较好的作用,从而正确地理解数量关系,从而达到正确审题的目的。
三、巧借图形表征,有效提升审题能力
小学生不管是思维能力还是理解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很难短时间就理解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如果要让学困生能尽快正确理解题意,除了要认真读题的基础上,还可以利用“图形表征”来审题。
例如三年级上册习题:12个小朋友站成一排,从前往后数,芳芳站在第3个,从后往前数兵兵站在第5个,从芳芳数到兵兵一共有( )人。
这样的问题可以指导学困生利用“图形表征”来帮忙。用○表示小朋友,用●和■分别代表芳芳和兵兵。只要按题意画出图:○○●○○○○■○○○○,从图中就能看到从芳芳数到兵兵一共6人。
由此可见,“图形表征”在解决一些较难的数学问题时非常实用。只要能掌握画图方法,许多数学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四、借助圈画表征,有效提升审题能力
所谓“圈画表征”,就是利用“圈一圈”、“框一框”的方式来促进学困生关注题目中的一些关键信息。
例如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后常会遇到这样的习题:要使3□6÷35商是一位数,方框里可以填( ),要使商是两位数,方框里最小填( )。
如果不能关注到“可以”、“最小”这样的关键字词,往往答案或多或少,造成错误。
![]() |
因此可以指导学困生采用这样框一框的方式,提醒自己看到“可以”说明答案可能有多个数,看到“最小”说明答案只有1个数,从而正确解答。
借助“圈画表征”可以帮助学困生关注关键信息,正确理解关键信息,从而达到正确解答的目的。
总之,利用“多元表征”来帮助学困生审题的作用可见一斑。但表征方式始终是人为搭建的,应该是灵活的,可以调节的。要提升学困生的审题能力,就像培养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样,注定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断巩固的过程,这需要我们既有足够的耐心,也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到学困生审题能力的短板,提供合适的表征方式,帮助学困生掌握更多的表征办法,以提升审题的能力,最终实现“课上听得懂,课后做得对!”
参考文献:
[1] 包娟娟.浅议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教师通讯.2019(2)
[2] 余国红 李冬梅.培养小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中小学数学.2018(6)
[3] 朱雪华.重视审题 发展思维.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
[4] 王盈盈.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习惯的培养.基教经纬.2010(3)
[5] 李娜.搭建“脚手架”,让数学学习走向深度.数学教学通讯.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