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绥德县第六小学 拓树飞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建设成为“核心素养”的课堂、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师要做到七个“学会”,才会让课堂革命真实发生。
一、学会精备学案
功夫在课前,精彩在课堂,轻松在课后,教师的内涵看课堂的设计能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学案是成功的全部。
1、把教案变为学案。传统教案是为老师服务的,讲什么是核心,如何讲解是记忆加台词。学案是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学习方案,主要呈现“学什么”,蕴含或提示学生“怎样学”,如何服务好学生是备课的着力点,“学习设计能力”成为教师的首要能力,即教师要把自己讲的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特点的问题或任务,以任务驱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永远服务于学”。
2、把教材看作主源。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探究思路。如数学教材中大多以探究中引导学生学习。如“数一数”“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填一填”等为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提供了思路。同时教师要研读教材,清楚重点、难点、知识点、精彩点,确定如何引导学生、如何精讲点拨。
3、把儿童看作儿童。教师用儿童视角去备课和组织学习,一年级的小孩子连捆绑10根小棒都慢慢悠悠,教师教给他们如何捆绑拆分10根小棒也应该作为一个训练要点。再如小学生识字困难,教师要细心设计。如一年级语文老师白皙在《乌鸦喝水》教学中有几个识字学习:“鸦”的组合;“喝”与“渴”的对比;“乌”与“鸟”的对比;“进”与“近”的对比,符合儿童的识字特点。
二、学会转变角色
教师是学习内容的设计者,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学习效果的验收者,学习状态的激励着;你是工程设计师,不是建筑工人;你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你是裁判员,不是比赛选手;你是主持人,不是演员;你是精准扶贫干部,不是爱开会的讲话领导;你是学生的“伴旅”,不是学生的讲师。
老师走下台,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课堂上要变大锅为小锅,变小锅为小碗;变贵族教育为大众教育;变面向集体为面向全体,构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教师要管住嘴、迈开腿、勤指导、善激励;自主、合作、探究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有意的放弃,无为而有为;教师的最大悲哀是代替,学生的最大悲哀是依赖;教师要牢记三个凡是:“凡是学生学会的不教,凡是学生教会的不教,凡是教也不会的不教”;教师要学会“兵教兵”“兵练兵”“兵帮兵”“兵强兵”。
三、学会建设小组
小组学习起源于美国,70年代开始用于课堂,是世界上公认的20世纪最有效的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将传统教学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就像有人说的“同学就是一同学习”;小组是最基本的学习单位;小组长就是小老师、小班主任;评价小组才能形成小组;对学是最好的学习,最痛苦的学习是听别人讲;(同桌或面对面伙伴性格相投、强弱搭配);独学、对学、群学,自测、对测、检测就是深度学习。
四、学会组织展示
展示就是素质教育;减少提问增加展示;展示要高四度展示;(独学是默默无声、对学是窃窃私语、群学是和谐悦耳、展示是铿锵有力)。展示具有目标性:示范、巩固、检测;对象上从强到弱,内容上从易到难。展示具有多样性:个体展示、对学伙伴展示、小组集体展示、竞赛挑战展示、快速问答展示、学习成果展示、学生讲解展示。
五、学会精讲点拨
1、精讲讲什么。教材文本要示范,易错的问题要纠正,零散的知识要整合,难点要点要突破,发现的规律要归纳,全新的概念要提炼。
2、如何去精讲。(1)利用板书。如9+几,从9+1开始到9+9,学生会发现个位数都比几少一,就会做到一口清;如王艳宁老师“11—20”数的认识中设计的板书为:10只一群羊、另外一只羊;10根一捆小棒、另外一根小棒;计数器十位是一、个位是一;下面写清11。四个内容竖排对齐,让学生很清楚地懂得了11两个1各表示不同的意义。如刘霞老师的《风娃娃》让学生阅读课文后,知道了风娃娃去过“田野”、“河边”、“广场”然后“东吹吹、西吹吹”,把此作为板书,学生利用板书可以帮助讲好故事,为下一个环节讲故事,提供了帮助。(2)利用演示。如延娟老师在整点的基础上,让分针转一圈,孩子们很容易知道了几点半,时针在几点和下一个数的中间。再如教师交给孩子们学会“线段图的画法”,会让他一生都在用。(3)利用课件。如美术老师用大量的生活画面让孩子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王艳宁老师的10只羊在羊圈,1只羊在外边,就形象地展示出11中得两个1各不相同。(4)利用教具。如:方向类、面积类、体积类,让学生看一看、折一折、量一量)。(5)一语点破。如: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的概念;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规律;如“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师仅用了“会估算、列竖式、要对齐、看进退”作为讲解语,微笑着说:“重要的话说三遍”;再如:“和跟与同”什么时候是连词还是介词,老师用“派别”区分。
六、学会课堂激励
教师的艺术在于鼓舞、激励和唤醒。激励在前,信心百倍;激励在中,温暖人心;激励在后,陶醉其中。淡化个体评价,强化捆绑评价。设计竞赛,让孩子们跃跃欲试。给孩子们点个赞、握握手、拍拍肩、点点头、合个影。表扬他的具体表现,不用简单表扬。
七、学会适当等待
教师学习任务呈现后,要做到任务一出,保持静音模式,留给学生充足的观察、思考、探究、交流的时间。“慢即是快”,有充分的观察才有精彩的发现,有充分的独学才有精彩的群学;有充分的探究才有精彩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