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彭育国
教育督导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督导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督导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督导现代化的过程。教育督导信息化不只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包含诸多侧面与环节的系统工程。因此,教育督导信息化的推进亟需一种系统的整体发展战略,而在具体实施这一战略的过程中,必须需要有一种健全的保障体系。没有完善的教育督导信息化保障体系,就没有教育督导信息化稳定的物质条件,就没有教育督导信息化改革和发展的牢固基础。教育督导信息化是为了促进教育督导的进步。完善教育督导信息化保障体系,不仅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于教育环境信息化的需要,而且是为了实现教育督导信息化与社会信息化协调发展的目标。所以说,完善教育督导信息化保障体系是一项战略任务。
一、教育督导信息化保障体系
综合国内、国外教育督导信息化保障工作的经验,可以把教育督导信息化保障体系划分成内层和外层两个层次。
内层是教育督导信息化的执行层,或叫执行保障,涵盖了4个相互制约的基本执行环节:人员保障、硬件保障、软件保障、标准保障。这4个方面可以保障教育督导信息化实践以高效的方式来执行。教育督导信息化的轴心环节是教育督导实践,围绕这一轴心环节,需要进行硬件基础设施、软件资源和人力资源等三方面的建设,这是推动教育督导信息化的三个基本的发力点,必须有系统的规划来保证。同时,为了保证教育督导信息化系统的开放性,教育督导信息化管理应该遵循统一的相关标准。外层是教育督导信息化的制约层,或叫动力保障,其中涉及到制约教育督导信息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包括安全、经费、体制等。这些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制约教育督导信息化的整体进程,反过来说,完善的安全和体制保障以及教育投入的增加与合理分配,将为教育督导信息化提供强大的动力保障。
二、教育督导信息化保障体系的内层保障
1、人员保障
人员保障,即人力资源保障,主要是对督学、技术人员和管理者等进行信息技术用于教育的相关培训,并针对他们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即时性需求提供持续性支持。我们可以把教育督导信息化的人力资源保障归结为督学的信息素质、教育管理人员、网络技术支持人员的信息素质。
(1)督学的信息素质。在人力资源保障中,督学的信息素质尤其重要。督学是整个督导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督导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督学的信息素质和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督导水平是推动教育督导信息化改革的关键保障。推动教育督导信息化,首先是要建立一支数量充足、信息素质过硬的督学队伍。督学应具备的信息素质至少包括两个方面,即基本信息素质和学科信息素质。在这两种信息素质当中,基本信息素质是形成学科信息素质的基础,基本信息素质是每一名督学都应具备的。
(2)其他保障。教育督导信息化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保障还包括教育督导管理人员、网络技术支持人员的信息素质。
2、硬件保障
教育督导信息化的硬件保障,指硬件基础设施保障。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建立能使督导者和被督导者广泛受益的计算机及网络硬件环境,并持续地运行维护和更新。这些硬件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督学使用的计算机与相关外部设备(包括扫描机、打印机、数码相机等)、督导网络平台等。另外,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有关建筑物和相关辅助资源的准备。
3、软件保障
软件资源包括督导评估系统、评价检测系统、日常办公系统等。
4、标准保障
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善的和强制实施的教育督导信息化相关的技术标准,各地教育督导信息系统的资源自成体系,无法实现有效交流和共享,造成大量低水平的重复性开发工作,不但带来人力物力的浪费,各地教育督导信息技术体系的沟通也存在障碍。随着教育督导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这些深层次矛盾也逐步显露、逐步尖锐起来。教育督导信息化的标准规范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行标准不统一。由于缺乏一套完整的教育督导管理信息标准,目前教育督导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均根据各自工作的需要采用相应的管理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不规范、不完整,且互不兼容,难以进行信息交流,这些信息的价值和作用将难以得到体现和发挥,有的甚至会成为信息垃圾。
(2)软件设计不规范。软件是教育督导信息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缺乏一套完善的软件设计规范,目前各级教育督导部门使用的软件大多属于单位自己或委托公司和科研单位开发,或由上级部门下发,或从软件公司购买,存在较多设计不规范、兼容性差的问题。
(3)信息交换不规范。通过网络实现不同地方教育督导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需要一套完整的网上信息交换规范,由于缺乏这样一个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督导部门间的网上信息交流。
(4)信息管理不规范。信息化工作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发展速度很快,对技术的依赖程度高。由于缺乏对该项工作的指导和管理,造成财力、物力、人力资源的浪费十分惊人。制定教育督导信息化国家统一标准,能够为规范教育督导信息化的软件开发和资源建设提供保障,为实现教育督导信息化过程中评估系统、监测系统和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效交流和共享提供统一的标准。对标准的理解和采用是标准推广的关键,采标与否应该通过测试认证工作来验证。为此,在制定标准的同时,还需要制定一套测试认证工作流程。
三、教育督导信息化保障体系的外层保障
1、安全保障
教育督导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威胁教育信息化进一步推进的重要问题,和互联网所经受的考验一样,病毒攻击和各种各样的不健康信息以其越来越大的危害侵蚀着学校这片净土。教育信息网络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其安全也是动态的、循环提升的过程。这样就决定了安全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必将是一个延续性的、动态的过程。强化教育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可以从3个方面入手:一是营造积极防御的安全保障框架;二是建立网络事故管理机制;三是实施网络安全法律及校园网络安全规定。
2、投入保障
财政投入是制约教育督导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投入不仅仅包括硬件基础设施等有形资产所需要的经费,而且包括软件资源建设、督学培训、管理运行、维护升级以及为鼓励教育督导信息化改革所支付的人员奖酬金等。而且,投资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需要根据教育督导信息化发展制定长远的预算。当前,教育督导信息化投入普遍存在“重硬轻软”“重建设轻运行、轻发展”的倾向,区域之间极不平衡。
3、体制保障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督导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教育体制和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各国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已形成一套学制结构和教育体系,原有的学制结构和教育体系会对教育督导信息化、网络化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另外,从教育行政体制看,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倾向于对整个国家的教育进行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在地方分权制的国家,中央政府只是制定全国规划,由地方政府对教育进行立法、管理。这两种行政体制会直接影响到教育督导信息化的管理和发展模式。
【本文为娄底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立项课题“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LJK22YB013)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