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蔡家坡镇五丈原初级中学 张 平
【摘 要】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一句名句就是一扇哲理的窗户,一首经典就是一位良师益友。其内涵深刻,意存高远,沉淀着中华民族不灭的精魂,要理解与掌握其要旨,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注重诵读,加强古诗词积累;走进人物,理解古诗词;抓住文眼,鉴赏古诗词;联系生活,运用古诗词。运用好这四步,就可以大大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
【关键词】古诗词 积累 悟境 鉴赏 运用
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殿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多少年来,古代诗歌以其语言形象精练、意境悠远深刻、韵律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部编语文教材选编的一些古诗,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名篇佳作,是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好载体,但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古诗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为了增强古诗词的吸引力,本人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结合自己几十年来的教学实践的摸索、研究,来浅谈几点对于古诗词教学策略的做法。
一、注重诵读,丰富古诗词积累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内涵蕴藏在凝练的语言中。只有反复吟诵,才有可能把握诗词的感情脉搏,理解诗词要表达的中心。古诗词的教学是不能一促而就的,它需一点一滴的积累和沉淀,积小流才能成江河,到达一定的“量”时,才会发生“质”的飞跃。那么,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怎么样才能做到对于古诗词的大量积累呢?这就要靠语文老师平时注重培养学生积累古诗词的好习惯了。我们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课前回顾、课前抽查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掌握和积累。力争每周熟记并赏析两三首诗词,日积月累,就是一笔不小的古诗词财富了。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每人自制诗词卡片,一面抄写题目、作者,另一面抄写古诗词文。每天晨读时,要求学生进行相互抽查背诵,温故而知新。还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古诗词互动接龙游戏,这样既积累了古诗词,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寓教于乐。
二、对话人物,感悟古诗词意境
凡有生命力的古诗词都是诗人有感而发之作,诗所传达出的思想主旨无不与作者的平生、阅历、遭遇及所处的时代的社会生活相关。因此,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就必须熟知背景。只有了解作品背景,搜集关于诗人的信息,才能对话人物,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赏读杜甫的《春望》诗,就必须知晓当时状况:诗人赴奉先探家,正值安史之乱,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安家。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诗人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他乘隙逃离长安。这首诗就是他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诗人正是因为与家人难通音信,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萦,于是发出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慨。若不讲清这一背景,学生就很难明白作者的这种境遇,也就理解不了家书何以值万金。又如李白的《行路难》,若不弄清楚李白“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思想没有实现可能的处境,那么诗中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等句子学生就无从理解。
三、抓住文眼,鉴赏古诗词用字
古人作诗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力求一字传神,一语惊人。而一首诗中最凝练最传神的字句就如同诗词的眼睛,即整首诗词的主旨句。因此抓住古诗词的诗眼或词眼,是我们教学古诗词的一个突破口。比如大家熟悉的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诗人曾用过“到”、“过”、“入”、“满”等字,但终觉不如“绿”字来得好。一个“绿”字高度概括出诗人的喜悦、彷徨等丰富的内心世界,着实让称道。又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最后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道出了朝代更替的实质,引导学生明白了这句,那么学生自然就能理解作者站在潼关这一兵家必争之地是何等的感慨万千了。
四、联系生活,强化古诗词运用
古诗词作为祖国文学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如何诵读,理解你和鉴赏,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古诗词。比如:当我们带领学生出去旅游,登上了高山之巅,我们可以问学生:此时你最想用杜甫的哪一句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学生一定能答出: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当一学生考试失意时,我问其他同学,我们可以用李白的哪句诗来劝慰他?大家齐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中写雨的一段时,讲到“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三个比喻句时,我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学生用杜甫的诗《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很好地回答了我。是啊!“润物细无声”不正是春雨细密轻盈这一特点的绝好写照吗?
我经常鼓励学生多留意生活中的古诗词,把这些古诗词运用到他们的日记中、作文中。有些学生不但运用自如,更是对一些古诗词进行大胆加工改造。例如有位同学在写到自己的校服丢了,他独出心裁,模仿《春晓》一诗写到:“春眠不觉晓,校服吹跑了。若有拾到者,酬谢少不了。”他的聪明才智,他对古诗词的巧妙改写不能不让我们由衷地折服。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灿烂夺目的瑰宝。学习古代诗歌,只有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愉快的读,真切的悟,才能使学生感受美、体验美、领悟美、创造美,才能使他们在诗歌学习中愉悦身心、增长学识。总之,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很多,关键是使学生感知、感受和领悟古诗词中蕴含的美与含义,扣击学生的心扉,诱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就会使其喜欢诵读古诗词、掌握古诗词。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教师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就一定能洞开学生学习与掌握古诗词的智慧之门,在古诗文教学中耕耘出一片丰硕的乐土。